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筑牢思想根基 担当时代使命
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同上一堂思政大课”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广大青年学子的成长之路,它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在青年群体中掀起了一场思想的风暴,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政大课是理论的盛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深刻的思想理论,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思政大课上,老师们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背景、核心内容和深远影响,让学生们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思政大课,学生们了解到这些理论紧密结合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思政大课详细解读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蓝图和前进方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思政大课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它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回顾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沧桑巨变,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戊戌变法、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这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思政大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光辉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经历了诸多困难和挫折,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如“一五”计划的实施、“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回顾这些历史,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对党的领导的坚定信念。
思政大课更是价值的灯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思政大课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在思政大课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位位令人敬仰的榜样,向学生们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无数山区贫困女生改变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面对外军的蓄意挑衅和暴力攻击,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用生命捍卫祖国领土完整,这些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学生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大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们将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社会调研中,学生们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如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志愿服务活动则为学生们提供了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平台,他们走进社区,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走进贫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传播知识和文明;在重大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展现青春风采,实习实训让学生们提前接触职场,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人生阅历,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在国际上引起了关注,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经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思政大课所传播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思政大课中得到深入阐释,这一理念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国外学者和学生通过了解思政大课的内容,对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的推进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政大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对教学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利用短视频、动漫、虚拟现实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实现思政大课的全覆盖和常态化,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思政大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参与,为思政大课的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要建立健全思政大课的教学评价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教育将更加受到重视,思政大课的内容和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在内容上,将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形式上,将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思政大课中来。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将不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在理工科专业的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文科专业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科融合,让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它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筑牢思想根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整合各方资源,就一定能够推动思政大课不断向前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广大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引,以扎实的知识本领为支撑,以无畏的担当精神为动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