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逝世,巨星虽陨 精神长耀华夏

2025-11-13 23:57:44 2阅读

2009年10月31日,这是一个令全体中华儿女悲痛万分的日子,“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这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巨擘,带着他一生的荣耀与梦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卓越成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

钱学森的一生,是波澜壮阔、一心报国的一生,他早年赴美留学,凭借着非凡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冯·卡门,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在空气动力学等诸多前沿领域都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年纪轻轻便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身处异国他乡,钱学森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命运,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冲破重重阻力,踏上了归国的征程,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但钱学森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5年的漫长等待和不屈抗争,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逝世,巨星虽陨 精神长耀华夏

回国后的钱学森,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建设中,面对当时国内一穷二白的科研基础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没有丝毫退缩,在他的带领下,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从零开始,艰苦奋斗,1960年,我国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太空;1971年,“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1980年,洲际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1984年,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这一系列震惊世界的成果,让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使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他以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他倡导建立系统工程学,推动了我国各领域的科学管理和协同发展;他关注人工智能、生物科学等前沿领域,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他还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提出的“大成智慧学”理念,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他关心年轻人的成长,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钱学森逝世了,但他留下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他的奉献精神,让无数科研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坚守,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他的创新精神,鼓舞着广大科技人员敢于突破传统,勇攀科学高峰;他的科学精神,教导着后人严谨治学、实事求是。

在今天,我们缅怀钱学森,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他的精神,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科技革命的浪潮,我们要以钱学森为榜样,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要淡泊名利、潜心钻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钱学森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他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闪耀着智慧和光芒,引领着我们在追求科学真理、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沿着他开辟的道路,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