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成都,知识与梦想的高等学府摇篮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充满活力的城市,不仅以美食、美景闻名于世,更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在这座魅力之都,分布着众多各具特色的大学,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莘莘学子的求知之路,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让我们一同走进成都的大学,领略它们的独特风采。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作为成都乃至全国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 1896 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历经多个时期的发展与变迁,如今已成为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 12 个门类,有 37 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学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53 个,博士交叉学位授权点 2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7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11 个,博士后流动站 48 个,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第五轮未公布)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中,四川大学有 16 个学科进入 A 类,其中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优势明显,尤其是口腔医学专业,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发源地”,其口腔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口腔医学教学科研和医疗基地。
四川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21 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 9 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8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 82 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 17 人,这些优秀的教师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果丰硕,还致力于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在校园文化方面,四川大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校内各种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涵盖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经常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85 工程”“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在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现有 2 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 4 个学科获评 A 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 A+,在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一。
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IEEE Fellow 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 4600 余人,其中专任教师 2600 余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 2100 余人,这些优秀的教师在电子信息领域取得了众多创新性成果,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学校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校园里充满了科技创新的氛围,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屡获佳绩。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 工程”“特色 985 工程”“2011 协同创新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学校肇始于 1896 年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工程教育高等学府,是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同时也是“交通大学”最早两大源头之一。
西南交通大学在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A+,并列全国第一;土木工程学科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校现有 2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8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 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40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 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 2700 余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17 人,国家“973”项目(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8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2 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 29 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11 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 10 人。
西南交通大学有着独特的校园文化,“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努力奋斗,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学校还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和就业的良好机会,其毕业生在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行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始于 1925 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 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 - 1953 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合并川内主要财经院校,组建四川财经学院,1960 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 年合并更名为西南财经学院,1993 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金融学科优势突出,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个学科获评 B+,理论经济学获评 B,三个学科均进入 ESI 全球排名前 1%,学校现有 7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西南财经大学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1300 余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 11 人,“长江学者”16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8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8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5 人,“国家教学名师”2 人。
学校注重国际化办学,与世界上众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等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西南财经大学积极推动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跃,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频繁举办,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四川省“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 1956 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成都中医学院,1995 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在中医药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雄厚的实力,学校现有 3 个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7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中药、临床医学、护理学等 10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药学学科获评 A-,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科获评 B+。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 1600 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7 人,国医大师 3 人,全国名中医 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98 人,国家级人才 56 人次,省级人才 340 人次,这些优秀的教师在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都中医药大学注重实践教学,拥有多个附属医院和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实习和实践操作机会,学校积极开展中医药科研创新,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药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校园里洋溢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学校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学术讲座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除了以上几所知名大学,成都还有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众多高校,这些大学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在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方面实力较强;成都理工大学以地质、能源等学科为特色,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众多科研成果;西华大学在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有一定的优势;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在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方面表现突出;西南石油大学则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都的大学凭借其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多样化的学科专业和独特的校园文化,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前来求学深造,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更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追求学术研究,还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成都的大学都能为学生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桥梁。
